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歷史軍事

仲夏五月,天青日烈,幾縷細風,難驅暑意。 遠山綿延,有桃李橘杏依山而生,清流潺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232章 相期大業

漢祚高門 by 衣冠正倫

2019-5-17 15:14

  行臺各項事務越上軌道,雖然內外各邊諸事仍然繁多,但沈哲子卻變得越來越閑暇起來。
  如今的行臺,可謂人才濟濟,各曹司職明確,諸多事務有條不紊,甚至就連西征這樣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也根本無需沈哲子事必躬親的操勞,只需坐鎮行臺,揆持全局即可。
  每天清晨卯時,沈哲子便自大將軍府抵達行臺,早有校書將各曹事務綱列整理擺在案頭。批閱這些事務綱列,可以說是沈哲子壹天中最重要的事務之壹,這樣才能讓他清晰掌握整個行臺的日常運作。
  輔佐此類事務的校書郎共有三十余人,由兩名從事中郎分領。這壹個小群體便是整個行臺中最親近大將軍的屬官,也是沈哲子處理整個行臺事務的最直接助手。
  這些校書的來源也頗為廣泛,如館院選送的優異學子、各曹長於庶事的吏員,壹些親近行臺的世族子弟,還有就是壹些大將軍所發掘、打算著重培養的時流後進。
  雖然這些人的主要任務就是抄寫、整理行臺各種文牘,但是由於接近大將軍,自然也能分享到得以俯瞰大勢全局的視野,對於個人能力的鍛煉是有著非常顯著效果的。
  盡管行臺創立、運作的時日尚短,這些人大多還在磨練當中,少有能夠擔任真正重要的職務,但是整個行臺對這些年輕人們也都不敢小覷。而能夠得列校書,追從於大將軍身側,也成了時流年輕人們奮力追求的壹個目標。
  批閱事程,時間有長有短,若是沒有什麽非常重要或是大將軍特別關註的事務,往往壹個多時辰就能結束。但這種情況非常少,畢竟行臺的行政構架雖然運作起來,但是許多長久積弊的問題還需要實際去解決,而這樣的問題就實在太多了。
  所以往往沈哲子在批閱完畢之後,便開始分別召見各曹官長,詢問具體的事務進程。如果事情牽連方面過多,往往還要召集各曹進行規模不等的商議集會。
  壹般會議如果能夠在上午結束,下午的時候沈哲子還要召見賓客,或是四邊郡縣入洛述職的官員,或是各方前來拜謁的使者和代表。
  所以這所謂的閑暇,也只是相對而言,相對於以往,沈哲子不必再深陷於具體某壹樁事務中操勞,但如果具體到每壹天,日程還是安排的滿滿的。尋常行臺屬官往往還有旬月定期的休沐,可是他真是壹年從頭到尾都少有能夠真正閑暇無事的時光。
  進入七月之後,行臺最重要的事務自然便是關中戰事連續報捷,進展喜人。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事情不得不加以重視。
  隨著行臺西線用兵,河北方面近來也是躁動不已,枋頭謝艾便遣使來報,言是周邊所活躍的羯胡人馬增加倍余,頻頻侵擾行臺於河北所設置的屯戍據點。
  謝艾的意思是,與其被動防守應對,不如集中河北兵力再予羯胡痛擊。尤其目下南北對峙的前線鄴城早已經殘破不堪,今次出兵或有望直接撼動襄國。
  對於謝艾的這個提議,行臺商討良久,最終還是予以駁回。誠然目下羯胡主力主要集中在幽、並地區,若果如謝艾所言奇兵陡出,的確是有很大可能直沖襄國。
  可是目下的行臺並沒有做好鞏固並擴大戰果的準備,甚至就連河內騎兵都被調回壹部分參與西征戰事,目下行臺在河北兵力並不算充足。
  壹旦河北發生大規模的戰鬥,單憑謝艾所部並不足以維持戰事,屆時甚至就連新經營的河東或許都要東向參戰。可是河東軍力壹旦抽調出來,行臺於關中北面的經營便會出現漏洞,就算能夠守穩三輔,可是之後的出兵隴上甚至收復漢中都會受到影響,整個西線戰事都將因此擱淺。
  而且枋頭地區還不是北患最嚴重的地方,黃河水軍西向參戰令得河道防線防衛不足,青州方向多有成建制的羯軍突破防線南來作亂,沈牧、李閎等各軍目下還在追堵圍剿,肅清地方,短時間內也很難調集北上配合作戰。
  其實對於北上決戰,如今的沈哲子也已經不再過於急切。雖然目下羯胡乃是王師最主要的對手,但他也很清楚,並不是說攻滅羯胡之後便天下太平、再無戈事。邊胡次第而起,這壹個勢頭並不會因羯國的消亡便停止下來。
  與其壹時要強負艱,將羯胡痛加誅滅,再疲於應對其他邊境胡虜的崛起挑戰,不如暫且將羯胡保留下來,讓其與北面諸胡彼此互攻、消磨力量。行臺則繼續穩紮穩打,收復南面失土,深作經營休養,以最好的狀態北上殺胡,將所有敢於窺望神州國器的胡虜掃蕩壹空。
  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行臺於北事就是壹味的被動容忍,各邊招募河北義勇、並且向河北腹心之地潛入的事務壹直在進行著。類似早年辛賓那種深入敵後,招引北面人士南來的行動壹直不曾停止。
  同時河北各郡縣境域也都是王師小規模練兵所在,而王師在這方面人、物所得要遠遠勝過羯國所得,民間南投之風也日漸洶湧。在這種對峙的消耗中,羯國遠遠落在了下風。
  最起碼王師於河北已經有了枋頭、河內等穩定的據點,而羯國在中原大戰後始終無力在河南營建據點,甚至黎陽、鄴城等地接連殘破失守,這本身已經讓行臺在南北的對峙中占據著絕對優勢的主動。
  七月裏,長安業已收復的消息傳入行臺,這雖然乃是篤定之勝,但河洛之間民心也是大受振奮。
  沈哲子於行臺得知此事後,即刻便召集行臺群臣議事,原本已經準備多時的鎮撫事務也都需要正式實施。
  行臺方面以江虨假節為使西進關中安撫群情,另以江夏李充為京兆尹、瑯琊劉訥為馮翊太守壹同前往長安,至於三輔另壹首長扶風太守,則留給桓宣自度舉薦。同時以郭誦升任秦州刺史,主持於關中創制軍府事宜。
  在這壹路人員西進之前,沈哲子也特意與杜赫詳談壹番,詢問其人關於稍後關中的經營整治有什麽看法。
  京兆杜氏同樣是關中名門,尤其杜赫如今又主持行臺政務,就算其人避諱鄉籍、於此不多做幹涉,但是於情於理也不宜將之完全隔絕事外。
  “舊年鄉勢殘破,迫於胡威,不得不離鄉南投,幸得大將軍相助潦倒之際,才使此身不至於窮困枯槁,更有幸能為王事得盡壹二才力之用。離鄉年久,鄉情早有不同,目下關中情勢如何,我所知者同樣不得深入,行臺群智眾策,並施為用,我於此中敢放言建策者也實在不多。”
  面對沈哲子的征詢,杜赫只是如此作答,也並不掩飾自己回避此事的想法。
  他與大將軍共事經年,可謂相知深刻,就算沒有弘農楊氏前車之鑒,從淮南至於如今的天中,也能感受到大將軍對於地方鄉宗竊奪王命公器的提防與打壓。甚至往年許多於此相關的政令都是由他主持頒行,如今相同的境遇輪到自己,他自然也能端正態度,做出避嫌退讓。
  杜赫能如此表態,沈哲子還是頗感欣慰的。老實說,關中豪強之害還要甚於中原,這也是由於關中常年動蕩所致。雖然後續的戰事沈哲子並沒有身臨前線,但王師各路將帥也都有細報呈送,如果不將關中豪強打壓下去,關中是很難達於長治的。
  京兆杜氏乃是首屈壹指的關中世族,雖然目下鄉勢多有不足,可若能得趁大勢,依照其家於關中舊有的名望並號召力,死灰復燃、發展壯大是可以眼見的。
  時人那種宗族、門第的情懷,並不是短期內能夠蕩平的。尤其天下久亂,以宗族為單位謀存於亂世的作法更是充滿現實考量的選擇。
  這壹事實就連行臺也不能罔顧,譬如江虨今次假節前往長安,就有壹項任務是集結境域鄉賢,編寫《關隴門第考》,通過政治上的承認來安撫關中那些晉人豪強世族人心。
  但從長久而言,打壓世族豪強也是行臺必須要恪守不悖的政策,只有將那些世族豪強各自所掌握的鄉資、人心扣取出來,才是能夠集權長治的盛世基業。
  杜赫是沈哲子長久信賴、倚重的臂膀,過往這些年如果沒有杜赫壹直幫忙主持操勞政務,沈哲子也難得於如此從容。尤其目下大業未竟,他更需要這些重要的助手與他保持同壹步調,不讓所謂的家、國概念混淆行臺即定的策略。
  尤其此前潁川庾氏在江東政變中的表現,更讓沈哲子對這種豪族抱團合作的統治模式不報信任。今次關中事務,他特意征求杜赫的意見,其實也是在暗存警示。
  他並不介意時人借由與他共事而作為重整家業的途徑選擇,這是人之常情,無可避免。但最起碼眼下這個階段還遠遠達不到公心輕慢、私欲暗逞的時候,他也願意與這些功勛門戶共享盛世榮光,但那必須是在北伐功成、邊患悉定之後。
  而在此之前,無論何人如果過分看重門戶得失而罔顧大勢的經營,他都必然要將之剔出隊伍,甚至包括他們沈家自己的族人在內。
  “諸胡尚未掃平,大勢遠未稱定。我與道暉,相約來年大業共誇,彼此心智磨礪,不為道中雜塵相擾。”
  沈哲子笑笑拍拍杜赫手背,又起身親自將杜赫送出自己的官署。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