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歷史軍事

仲夏五月,天青日烈,幾縷細風,難驅暑意。 遠山綿延,有桃李橘杏依山而生,清流潺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176章 河東軍府

漢祚高門 by 衣冠正倫

2019-5-17 15:14

  聽完沈大將軍講述對河東的處置態度,薛濤心內總算松了壹口氣。
  老實說眼見到行臺對弘農郡事的強硬態度後,他真的擔心河東鄉土也會遭此下場。要知道河東鄉勢狀況演變成如今這個模樣,並不是某些人所促成的,而是由於常年的鄉土動蕩。
  同樣的,就算是他們這些鄉豪首領們願意配合行臺行事,想要完全扭轉秩序也並不是壹件輕松的事情。
  想要由亂歸治,並不僅僅只是行臺委派官吏、生民繳納賦稅那麽簡單,鄉民各自置業、如何抵禦外患等等諸多事務,每壹條政令都要關乎諸多民眾福祉利害。
  幸在沈大將軍非常之人,能夠雅量包涵,而不是壹味的恃強逼迫。
  行臺態度如此溫和,薛濤自然也要有所表態,不過眼下他也實在不敢再作狂妄之想去代表廣大鄉眾,只是代表自家表態道:“寒門家眾自結,也深知如此絕非承治姿態,往年因是鄉事疾困不得不為如此。但如今王師壯勢西進,胡禍已不足為患,更不必再全賴鄉士自謀,願率家眾恭受王治,編戶歸籍。”
  若是在王師西征之前,薛濤就算是有親近行臺之心,也不至於如此恭順甘心放棄所統部眾,因為這是他家能夠立足亂世之根本,就算沈大將軍表現得再怎麽雅量非常,他也不可能單憑壹些空談許諾便放棄根本。
  可是現在態勢已經很明顯,沈大將軍已經表現出足夠誠意,他若還有什麽抵觸抗拒,那才是真正的自取滅亡。
  聽到薛濤如此表態,沈哲子也是由衷欣喜,其實他內心裏對於這些北面仍在堅守鄉土的鄉宗們也是懷有壹份欽佩,也更願意用壹種比較溫和的方式將他們這些分散的力量給整合起來,而不是壹味的殺戮用強震懾。
  “薛君能這麽想,對王事日後興復實在壹樁大喜。神州諸夏,古來便為我王道生民世代休養繁衍所在,何以如今猖獗世上者多為胡虜?難道真是我諸夏生民才力誌氣俱弱於六夷之眾?民間壯力賢才者不乏,但卻各守壹方,不能協同共進,因是才受群胡打壓,自保尚且不足,更加無力匡扶正道。”
  講到這裏,沈哲子便長嘆壹聲:“胡虜既無產業之拖累,又乏親倫之牽絆,狼行此世,猖獗四方,以其呼嘯之眾,殺我諸夏窮守地方之生民,所過之處自然祥和無存。唯以王命感召南北,生民同仇敵愾,才能蕩滅諸夷,永除胡患。此事行來,於當世各境鄉民或是難免短痛,但卻能再造我華夏堂皇盛世,子子孫孫都能安樂長享,再無悲戚惶恐。”
  薛濤聽到這裏,也是不免心有所感,道理的確是這樣壹個道理,但是此前這些年,王業遠遁江表,世道久無壯勇人士感召威懾各方,沒有壹個舉世公認、雄才大略的首領,豪強們彼此之間又不能號令服從。人人都知的壹個道理,便成了全無用處的廢話。
  可是現在,在西進王師、在河洛行臺、在沈大將軍身上,薛濤真是隱隱看到壹種可能。所以今次表態願意徹底歸順行臺,除了的確是迫於強勢之外,薛濤心裏其實也是湧動著幾分理想熱血,願意奮不顧身投入到這場轟轟烈烈、王道復興的壯舉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奮求壹份屬於自己的尊榮!
  沈哲子沈吟片刻後,又從滿案文牘的底層抽取出壹份行文,擡手遞給了薛濤:“王師目下攻伐,仍以關中為主,但河東境邊諸多賊跡滋擾,也都不可無視。雖然往年郡境各家各作奮戰保全,但如今王命既已播入鄉野,自然不可再獨仰鄉眾苦戰拒敵。因是行臺打算於河東暫設軍府,用以整合集編鄉勇壯士……”
  雖然行臺暫時不會對河東鄉勢觸動太深,但若關乎到軍事上,自然不可馬虎,所以在河東創建壹個由大將軍府直領的軍府,也是很早便有的壹個計劃。盡管眼下沈哲子並無自河東北征伐的意圖,可是河東所在卻是西征關中側路安危所系,怎麽可能完全仰仗那些鄉豪力量。
  薛濤接過那壹份公文便認真閱讀起來,這上面詳細列明了行臺針對河東壹地進行的諸多有關軍事的規劃,其中既包括大將軍剛才所言創建軍府,也包括了薛濤此前在行臺參謀時所提出的在河東營建倉儲的計劃。
  整個計劃已經極為周詳,很明顯並非沈大將軍壹時興致。可以想見,就算薛濤今日不來請見,不久之後這壹份行令也將要送到他們這些河東鄉徒們手中。
  這整個計劃所涉組建軍隊的方方面面,兵員的征發、物貨的配給、防駐的區域並屯墾的範圍等方方面面。
  而通過這樣壹份計劃書,薛濤才能小窺王師軍隊的整合與運作維持的全貌,嚴謹、周密、有條不紊,遠遠不是他家那種鄉兵私曲能夠比擬,由此也可以想見王師之強大自有其道理以及背後的各種依仗。
  按照這壹份計劃,整個河東軍府將要歷時壹到兩年完成,最終軍府成熟之後,帶甲戰卒將達到萬數之巨,還有兩到三萬、隨時可以進行征發作戰的預備兵卒。
  而且這軍府所輻射範圍並不只獨限河東壹地,周遭上黨、平陽、上郡等郡國俱在其攻防之內。軍府的使命也並不僅僅只是輔助當下的西征戰事,在未來壹定時期內甚至還有可能轉變為正式的主力部隊,用以向太原、定襄、雁門乃至朔方征伐!
  雖然這壹份計劃僅僅只是存在於紙面,但薛濤在看完壹遍後,心情已經忍不住變得激動難耐。他眼下雖然還只是遊離在行臺外圍,但是對於行臺的執行能力卻已經有了壹個比較深刻的認識。
  如果這壹份計劃上內容都能循序漸進的實現,那麽未來這個河東軍府必將成為行臺所部王師的重要組成部分!
  看到薛濤臉色隱有潮紅,沈哲子便也笑了起來。河東的重要性,並不只獨限於當下,而王師所面對的敵人,也遠遠不是當下比較活躍的幾方。他眼下在軍事上所擁有的力量看似已經頗為強大,但距離達成他最終的願景還是有著不小的距離。
  眼下的關中不是他的終點,河北的石虎同樣也不是。所以眼下的王師規模,仍然需要擴充,而河東便是王師下壹步軍事建設的重點。
  從近期來看,組建河東王師能夠保證西征路線不受北面侵擾,加固對整個關中的圍困封鎖。而中期的目標則是由河東北上平陽,直至太原,掐斷石虎對太行山以西的統治和影響,在河北形成對羯國的戰略圍困。
  而更遠期的計劃則就是,隨著內遷日久的匈奴屠各與羯胡對神州諸夏的接踵禍害,北方草原上的胡部勢力也已經漸漸崛起,其中最具威脅性的便是已經僭制建國的鮮卑代國拓拔什翼犍和匈奴鐵弗部劉務桓。
  鮮卑代國自然不必多說,後來的北方霸主北魏的前身。而匈奴鐵弗部也不是什麽良善部族,劉務桓正是後來的胡夏暴君赫連勃勃的祖父。
  這兩個部落勢力還不同於此前活躍的兩個胡人政權,無論匈奴屠各劉氏還是石趙羯胡,都已經內遷年久,久習耕織,習性與中原漢民差別已經不大。而這兩個部族崛起化外,各種遊牧習性仍是深植,壹旦大舉流竄而入,又是壹場生民浩劫。
  對於這樣的敵人,沈哲子怎麽可能視而不見,加以忽略。所以從更長遠來說,河東軍府的創建就是為了這些漠北胡族所準備的。
  等到未來河北平定之後,沈哲子甚至打算取消河內軍府將之並入河東,集中人力物力,打造壹支規模龐大、戰鬥力強悍的、以騎兵為主的作戰部隊,用以遠征漠北,蕩平這些賊胡!
  而眼下的河東,便是未來這壹系列戰爭計劃的其中壹個支點。
  當然未來河東想要達到那樣的戰略高度,也非年月之功,最起碼都要經過數年乃至十數年的經營苦功。但僅僅只是眼前體現於字面上的這些計劃,已經令薛濤心情激動,不能淡然,壹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沈哲子也並沒有讓薛濤忐忑太久,很快便開口說道:“行臺雖然不乏邊才宿將,但若論及深悉鄉情地困,也實在乏人能夠優於薛君。所以今次河東軍府創建,不知薛君肯否勉力任之?”
  薛濤雖然早有此類猜測,但當真正由大將軍口中說出這話,壹時間仍覺驚喜不已,忙不叠由席中立起,語調隱有顫抖道:“我、我……末將實在惶恐,只怕才微力弱、但若能為大將軍盡力撫邊定郡,必以犬馬之勞相報!”
  河東軍府何人主持,原本薛濤僅僅只是備選之壹,真正讓沈哲子做出決定的,還是薛濤今次入見表現出的態度的確讓沈哲子頗為滿意。
  雖然說行臺不乏方面將才,但河東軍府草創之初數年之內都不可能成為王師用兵的重點,老將不宜貶用,少壯不宜閑置。近期看來,薛濤倒是壹個非常適合的選擇。
  先仰仗這些鄉宗勢力搭建起壹個軍府雛形,未來河東軍府正式成型肯定還要進行多番調整,大量現役部隊補充入內,倒也不必擔心鄉勢獨大。
  而在薛濤方面,雖然只是負責軍府籌建,表面看起來遠遠比不上那些胡虜政權開出的郡守方伯等官位,但行臺刑賞嚴謹他也有見,能夠在加入之初便成為方面擔當,這已經是近年來罕見的禮遇殊榮。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