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斷大明

官笙

歷史軍事

淩晨,京城筆架山,礦洞。
“老朱,我們這樣偷偷的來,教授不會罵我們吧?”壹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797章 動作迅速

獨斷大明 by 官笙

2019-5-16 19:13

  周應秋壹怔,擡頭看向朱栩,旋即默默的認真的回憶起來。
  遼東雖然有總理大臣,但不設巡撫,所統領的區域及其廣袤,目前主要職責就是開墾荒地,接納移民,在空白情況下,建立新的秩序,先行做試驗。
  總理大臣是壹種類似“巡視”的官職,是比尚書高半階,並非是常設,現在是孫傳庭在負責,已經好幾年。
  周應秋不太明白朱栩為什麽調轉話題,但必有深意,他回憶壹陣,道:“皇上,遼東之地開墾不足其壹,仍是荒多人少,需要多加開墾,加納災民,任重道遠……”
  朱栩端起邊上茶杯,喝了口茶,而後就仿佛忘了剛才的話,直接道:“嗯,妳的奏本朕都看了,會催促內閣盡快處置,妳去吧。”
  周應秋看著朱栩,有些摸不著頭腦,還是擡手道:“臣告退。”
  朱栩頭都沒有擡,繼續翻著手裏的奏本。
  周應秋退出了禦書房,在出宮的路上,微低著頭,皺著眉,心來不斷思忖在禦書房裏的對話。
  皇帝不會無的放矢,莫名其妙的來那麽壹句,定然是有深意的,只是這個深意他怎麽也猜不透。
  遼東近年還是需要大筆錢糧投入,在安置災民,開荒上都是花了大力氣,目前還不能自給自足,尤其是經過消化,今年又要開始大規模移民。
  “到底皇上是想要說什麽?”站在皇宮門前,周應秋還是很不解。
  朱栩的回京,以及在外面走了壹圈,猶如壹座大山突然壓下,本來沸沸揚揚,翻騰不休的京城陡然安靜了下來。
  壹些本來要有的小動作,如同被暫停了壹般,通通都停了下來,無數雙眼睛望著皇宮方向!
  不管他們怎麽看待朝局,看到皇帝,都不能否認壹點,那就是,景正對朝局的掌控力,遠超天啟,萬歷,甚至超過了之前的數代皇帝,直追太祖太宗!
  朱栩的日子過的相對舒服,批批奏本,逗弄逗弄孩子,去慈寧宮吃飯,前所未有的適意。
  因為有了孩子,又有李解語陪同,張太後的顧忌也少了些,這樣的感覺每壹個人都很喜歡。
  唯獨是對選妃這件事上,張太後壹直希望多納幾個入宮,但朱栩堅持只納壹個,直接立後,確保後宮平穩。
  張太後這次更堅持,因為朱栩目前只有三個女人,兩個還是異族女子,都有了身孕,這依舊很危險,她希望朱栩多些子嗣,以免重復壹些舊事。
  朱栩為此與張太後有了些小矛盾,最後老太妃拍板,壹年納娶壹個,不算晚。
  內廷解決了,外廷內閣行動就更為迅速了。
  內閣宣布將惠通商行等“收購”,並入朝廷,成立“國貿寺”,專門管理這些商行商會,其他的如海關,馬場之類也都被納入內閣,這些都將直屬於內閣,還會同戶部,皇家錢莊疏通了各種關系,使得明朝的行政機構進壹步完整,暢通,大大的增加了內閣的全力。
  內閣的動作非常迅速,魏良卿等人也相當配合,因為國貿寺的七個人,他們“帝黨”占據了五個,什麽都沒有損失的同時,還有了官身,今後出去,他們可以堂堂正正的告訴所有人,他們是大明官員,不是賤商!
  朱栩壹直俯瞰著這壹切,對於上報來的關於這些的奏本,幾乎是暢通無阻的批復了。
  畢自嚴,孫承宗等人希望朝局穩定,梳理政務,穩步有序的推進“新政”計劃,朱栩是樂觀其成,重要的是,與此同時,不能影響他的計劃。
  比如,他們這次接管惠通商行,朱栩就很高興,內閣看似控制住了這些,增加了內閣的財權,政權,能有力的“應對”朱栩亂來,可不曾看到後面的壹層,內閣接管惠通商行,向天下人暗示了壹件事,那就是商人不再“賤”,朝廷在鼓勵商貿發展!
  這符合朱栩提升商人地位的目的,與他發展商品經濟的意圖相合。
  禦書房內,朱栩看著畢自嚴,孫承宗的聯合奏本,上面言稱“國之大莫於田,事之大莫於民,田之於民為根,民之於國為本,厲行於政,嚴之為民”,洋洋灑灑,總之就是壹句話,就是現在吞下了惠通商行,十大糧倉,內閣有了底氣,打算大力應災,借此推動地方的“新政”深入。
  朱栩哪裏看不出來,畢自嚴等人還是有意控制商業規模,將人都捆在土地上。
  不過他還是大筆壹揮,寫下了壹個“準”字。
  明朝現在連固本培元都做不到,需要的是刮骨療毒,內閣這麽做也是對的,至於想要控制商業發展,在海貿無法開展的情況下或許還能奏效,朱栩已經決意明年徹底開放海禁,內閣這些小心思,註定是徒勞!
  朱栩隨後拿起了內閣關於“國貿寺”的奏本,裏面談及了對“國貿寺”的壹些設想,尤其是官員匹配,官品,權職等等。
  朱栩慢慢的看著,暗自搖頭,內閣還是相當的保守,連他希望的五成都沒做到,不過指望壹幫老學究對商業有戰略眼光也確實為難他們了。
  扔到壹邊,朱栩道:“通知內閣,六品太低了,國貿寺寺卿設為從三品,要設立監察機構,核算機構,規劃機構,要制定發展目標,對盈利進行預估,對發展進行評估,利潤多少上交給國庫,多少留下自身發展等等,都要上交壹份詳細的條陳來給朕看,告訴畢自嚴,要是內閣做不好,朕會重新考慮惠通商行的歸屬……”
  劉時敏靜靜的聽著,等朱栩說完,才道:“是。”
  “想吃下我的東西,哪那麽簡單……”朱栩看著劉時敏的背影,心裏笑了聲。
  劉時敏剛走,壹個內監端著壹堆奏本過來,道:“皇上,這些都是各地官員關於‘增補內閣輔臣’的奏本,簡略奴婢已經寫好了。”
  朱栩接過條陳,掃了眼就神色微動。
  不止京官參與了“內閣輔臣”的舉薦,京外的官員也漸漸反應過來,壹道道奏本都飛入司禮監,已經有三十多本了。
  朱栩推到壹邊,看到手邊還有壹個,道:“這個是什麽?”
  內監低著頭,道:“是江蘇參議衛元山的奏本,請皇上立皇太子。”
  朱栩眉頭壹挑,神色頗為訝異,他連皇後都還沒有立,沒有嫡子,立什麽太子?
  他伸手接過這位衛元山的奏本,翻看開了起來,倒不是嘩眾取寵,語言相當平實,隱晦的指出了皇儲有“國本之險”,希望早立嗣,安定人心。
  朱栩右手敲擊著桌面,清脆的馬蹄聲響起。
  現在的大明確實是人心浮動,人人煩躁的情況,需要安撫人心,有太子,儲君在,確實能讓很多人不再胡思亂想,省去非常多的麻煩。
  只是現在“技術上”行不通,怎麽能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下就稀裏糊塗的立太子?將來皇後若是誕下嫡長子該怎麽辦?擔憂“國本之爭”是沒錯,可方法不對。
  朱栩放下奏本,想了想,道:“傳旨給宗人府,命魯王加緊對‘繼承’的解釋,寫好後,不要給朕,直接上書內閣。”
  大明有自己的皇位繼承規則,那就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兄終弟及”,以此為序,“順位繼承法”並不是推翻這些,而是進行解釋,擴大,明確,以避免所有的國本風險,也杜絕南明時候數王相爭的難堪局面。
  “遵旨。”內監答應壹聲,慢慢退了出去。
  “對了,傳鄔博彥來見朕。”朱栩又道。
  鄔博彥是朝報司主事,隸屬內閣,管理著大明所有的報紙,包括內閣,六部,以及地方省級的報紙,日後還會有府縣壹級。
  “是。”內監應身,匆匆出去。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