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九條規定
獨斷大明 by 官笙
2019-5-16 19:13
禦書房內。
朱栩面無表情的將身前的壹堆奏本推了推,曹化淳上前,將這些奏本分給禦桌前站著的眾人。
站在朱栩對面的,包括傅昌宗在內的六部尚書,還有朱由檢,平王,靖王三王,這基本上是大明最高的管理層了。
眾人看了壹陣,都是皺眉。
大明朝自土木堡之後,對地方的控制力是越來越弱,每個地方的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都好似土皇帝,壹畝三分地上,聖旨都不好用。
這壹次,這麽大規模的上奏,還只是對京師的不滿,當地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曾經有過記錄,掛著副都禦使的三品欽差死在去福建的路上,然後朝廷接連派了兩個欽差去調查都不了了之。
若是朝廷這些外派過去的官員,來個突然暴斃,在場的都不會意外。
周應秋是吏部尚書,首當其沖,看完奏本,沈色道:“皇上,地方官吏欺上瞞下已成風氣,臣認為,當嚴厲申明朝廷法度,決不能縱容!”
周應秋話音落下,刑部尚書的倪文煥也自躲不了,眼神閃爍著厲芒,道:“皇上,臣請命,親自前往南方幾省,核查這些奏本所奏,若是不屬實,臣當具本彈劾!”
吏部,刑部說完,平王這個老好人也沒辦法,他的督政院接收了都察院所有權職,擡手道:“皇上,臣也認為當嚴查,朝廷法紀不能隨意被挑釁。”
眾人說的都是理所當然,靖王擡頭深深看了眼壹直沒有表情的朱栩。也就是現在,倒退個兩年,這些話根本聽不到吧?
終究是不壹樣了。
靖王心裏默默道,蠢蠢欲動的野心再次燃燒起來。
朱栩坐在那,聽著幾人鏗鏘有力的話,滿意的點點頭,看向靖王道:“靖王,朕要妳擬準的事情怎麽樣了?”
靖王從懷裏掏出壹道奏本,躬身舉起道:“回皇上,臣已經擬好,請皇上過目。”
曹化淳走出接過來,遞給朱栩。
朱栩打開,壹目十行的看去。
其他人倒是不知道靖王擬的什麽,看了他壹眼,都註視著朱栩。
靖王擬的奏本言簡意賅,總共分為九條。
“第壹:大明官吏,有功名在身的士子,矢誌科舉之人,壹律禁止狎妓,宿娼。自發布日起,壹旦發現,革除壹切官職,功名,永不敘用!”
“第二:大明官吏、士子,不得結社,結黨,妄議朝廷,攻擊朝堂要員。”
“第三:大明官吏,士子,妻妾不得超過五人,不許妻妾之外有外室、暗門。”
“第四:大明官吏,士子,嚴禁鋪張浪費,宴請吃喝,需勤儉為民,兩袖清風。”
……
“第九:大明官吏,士子,嚴苛守法,潔身自好,持正修心。”
朱栩看完,微笑點頭,實則他心裏還有壹條“大明官吏,士子,當帶頭納糧,為天下表率”。不過這壹條,朱栩很清楚,還不是時候。
他又審視壹遍,遞給朱由檢,道:“皇兄,妳來看看。”
朱由檢壹直沒有說話,接過來看了眼,除了納妾之外,其他沒有什麽異議,想了想,擡手道:“皇上,臣贊同。”說完,遞給其他人看了眼。
其他人也都只是在那納妾壹條留意了壹下,卻也都沒有在意,除了真正的色中餓鬼,也沒有誰真的會去納十個八個,他們中最多也就是倪文煥,總共四個妻妾。
至於其他的,要麽是朝廷明令禁止,要麽就是作為官員該有的守則。
因此,所有人都沒有反對。
朱栩見都默認了,便看向平王道:“平王皇叔,今後不再兼任督政院督正,靖王接任。靖王,妳這道奏本帶回去,召開督政院會議,通過後交給皇兄,明發天下。”
這是都早就商量好的,三王擡手,道:“遵旨。”
說完這些,朱栩手指敲著桌面,猛的沈聲道:“南方幾省,朕會立刻派巡撫,總督過去,督政院加要派人巡視,文昭閣也派員,六部更要配合!”
“遵旨!”
京師這邊做出反應,江南也風起雲湧。
三日前,江蘇,吳江。
張溥,張采、楊廷樞、楊彜、顧夢麟、朱隗、吳昌時等三十多人,乘舟泛江,暢談詩文,抨擊朝政。
張溥站在船頭,望著並船而行的幾艘船,上面坐滿了人,他意氣風發,抑揚頓挫的高聲道:“諸位同鄉,諸位文友,閹黨禍國,氣焰日囂,前有東林七子入獄,後有趙,高兩位罷職遣戍,正人日危,朝局益敗,正是我等登高壹呼,救國存亡之際……”
張溥是蘇州人,屢試不第,可寫了壹手好文章,在南直隸文聲斐然,加上善交際,言語蠱惑,時常抨擊朝局,點評時事,很是得年輕士子們的擁戴。
他壹身白衣,面容俊朗,語言強勢有力,很容易讓人信服。
張溥話語滔滔不絕,字字不離魏忠賢,閹黨,儼然將他們當做了生死大敵,在聲援東林黨。
待張溥話音落下,太倉人張采也跟著站起,壹臉憤然道:“諸位,閹黨復熾,囂張無兩,天下為之荼毒,我等身為士子,理當繼承先賢遺誌,與閹黨抗衡到底!我等沒有功名,無聲與朝野,且獨木難支!今日我等齊聚於江上,不若合諸社為壹,勠力同心,鏟除閹黨,使正人歸位,匡扶天下!”
楊廷樞緊接著站起來,壹臉贊同道:“二張所言,正是我等心中所想,不如今日歃血為盟,他日共登朝廷,為國除賊!”
“好,我贊同!”
“我同意!”
“我們也贊同!”
張溥,張采登高壹呼,從者雲集。
張溥振奮,揮筆如龍,洋洋灑灑寫下《五人墓碑記》,竭盡贊頌反抗閹黨之人,強調“匹夫之有重於社稷”,文章樸實,慷慨激昂,直抒胸臆。
眾人看罷,都是大喜,其他人也紛紛揮筆潑墨,壹篇篇磅礴大氣,精彩絕倫的文章出世。
是日,二張改應社為復社,初三十六人,不過三日,江南各地,加入復社超過三千人,出城綿延不絕,泛江而不能。
五日,復社領蘇州士子,縉紳近千人,驅逐閹黨、蘇州知府龐元景,朝野震動,士人振奮。
東林黨自也聞風再起,在京城內外,紛紛醞釀著成立文社,欲重建東林書院。
此時,督政院的“九條規定”還沒有頒布天下,大江南北,從東林黨到復社,舉目相望,彼此勾連,居然冠蓋盈路,目視無不是復社或東林黨。
天下為之大震!
督政院內,靖王在首座,魯王,晉王,葉向高,楊漣等人都在座,有的面無表情,有的神色震怒,有的閉目斂息,有的神遊天外。
督政院,可以說是大明最復雜的地方了,這裏有宗室親王,有原內閣輔臣,有原六部尚書、侍郎,有原都察院都禦史,禦史,科道等等,成分無比的復雜。
這些人,也都掛著名頭,督政院戶籍司司事,副司事,田畝司,都稅司等等,都是二品,從二品的規格,也算是“位高權重”了。
靖王剛剛履任,神色淡漠中有威嚴,目光第壹個就看向楊漣,這個人雖然是從都察院並過來,可都察院在督政院也有二十多號人,在不過八十人的督政院來說,“投票權”很重。
他道:“楊大人,對於江南的復社,妳怎麽看?”
那“九條規定”昨日剛剛通過,楊漣自是知道的,他也投了“贊同票”,可復社,他有心想要維護。
楊漣看了眼靖王,愁苦的臉上有著淡淡的漠然,道:“王爺,士子關心國政,痛斥奸佞,乃理所應當,所有下官認為,雖然有些過激,可也不宜過度幹涉,恐影響他們的為國之心。”
昨日才全票通過不能結黨,結社,今天就反悔?
在座的很多人都暗自撇嘴,可東林向來都是嘴上功夫厲害,翻雲覆雨,怎麽說都有理,他們也都懶得理會。
靖王眼皮跳了跳,心裏有怒火,盯著楊漣,思索著要不要拿他立威。
葉向高壹直都老神在在的坐著,聽著楊漣的話,沈吟壹聲,向靖王道:“王爺,他們大多是明年要應試的士子,若是現在頒布那‘九條’怕是影響甚大,不若緩行。”
韓癀也睜開眼,道:“下官也認為當緩行,這些都是我大明的棟梁之才,不能輕慢。”
靖王臉色有了壹抹鐵青,他總算明白,皇帝為什麽要清除東林黨了,這幫人就沒有壹個能真心為國的,全都是為了他們自己!
魯王聽著東林壹幹人的話,心裏暗自冷笑,這幫人到了這個地步還是不識時務,皇帝要厲行整頓官場是有目共睹的,這復社現在跳出來,不止是撞上了“九條規定”,更是聲援剛剛被打壓的東林黨,景陽宮豈能容忍?
還緩行?
不過,這也恰是他迎合上意的好機會!
魯王身體坐直,看向靖王,沈聲道:“王爺,復社這幾日風頭無兩,遍及大江南北,不止是士子踴躍入社,還有官員加入!違反朝廷法度不說,甚至毆打朝廷命官,強行驅逐,此等惡行決不能縱容,當雷霆以鎮壓,嚴防成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