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我在六朝傳道

日日生

玄幻小說

山東濟州府,天氣炎熱。
暮色下太陽終於舍得下山,被烘烤了壹天的大地,才稍微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三十八章 本性

我在六朝傳道 by 日日生

2023-10-25 22:28

  汴梁,正經門。
  玄奘法師看著正經湖,目光悠長。
  湖面漣漪陣陣,時不時有小魚躍出水面,撞碎水面上白玉般的月影,蕩起陣陣漣漪。
  “正經門……太平道……”
  玄奘微微壹笑,擡頭望向山門的高處,那裏郁郁蔥蔥的樹木,在黑暗中格外漆黑。
  在這個宗門內,是壹股勃勃生機,和其他任何的門派都不壹樣。
  這裏沒有尊卑上下的森嚴登級,不管妳是什麽修為,是什麽輩分,都可以互相切磋指教。
  他來了三天,經常見到有正經門弟子,在路邊樹下或者河畔的石頭上坐而論道,互相交流自己的修道心德和傾訴近來的疑惑。
  玄奘的神情不喜不悲,他也知道,湖中有妖怪在打量著他。
  這個宗門,甚至連人和妖都壹視同仁……
  “法師,這麽巧,夜深人靜不睡覺,妳也是來遊水的吧?”
  玄奘壹轉頭,只見魯智深光著膀子,大步流星走了過來。
  玄奘搖了搖頭,說道:“貧僧特意來觀賞正經門的夜色。”
  魯智深縱身壹躍,撲通壹聲,跳到正經湖裏,雙手拍著高高的水花,仰天大笑。
  玄奘看著這個大和尚,忍不住笑道:“智深禪師,妳能原地頓悟,必然是和我佛有緣,那麽妳可知道什麽是佛緣?”
  “灑家不知道,灑家也不想知道。”魯智深單手合十,道:“法師,灑家若是去追尋這個答案,這佛緣就算是沒了。”
  “智深禪師果然不愧是念頭通達之人,只不過禪師既然和佛有緣,為何不去西方佛土探尋我佛真旨,而要在道門裏長留呢?”
  魯智深笑道:“因為這樣灑家心裏舒坦。”
  花和尚的水性,竟然是出奇的好,他在水中就如同壹個巨大的北極熊,雖然體積龐大,但是十分靈活。
  玄奘笑了笑,不再繼續問,他已經知道自己想要的答案了。魯智深不是他能說服的人,收伏他是癡人說夢,這個和尚的心智堅定,很難被人勸動。
  或者說,只要妳說的不遂他的意,他甚至根本聽不進壹個字去,這樣的人在思想上是無敵的,誰也無法勸服他,只有他的本心能決定他要做什麽事。
  魯智深有佛骨,在接下來的佛門大戰中,或許是個很重要的角色。若是有高人稍加調教壹番,這個原地頓悟的花和尚,就能到達壹個旁人修煉千百年也難以企及的高度。
  但是他根本不會被拉攏,他會根據局勢做出自己的判斷,而不會聽別人的說教。
  任妳舌綻蓮花,妙語連珠,也很難打動他。他根本壹個字聽不進去,妳說的再好,再有道理,又有什麽用?
  這個人正如他自己所說,只有壹件事讓他心裏覺得舒坦,他才會去做。
  六朝雖大,有佛骨的能有幾人,自己看來還是要趕緊在各地尋找壹番。
  水中的魯智深,從水底露出大腦袋,吐了壹口湖水,伸手在臉上摸了壹把,不經意地問道:“法師,聽說因為壹個金蟬子,整個佛門都惶惶不可終日,這廝到底是什麽來頭,真的有這麽可怕麽?”
  玄奘轉頭看向西邊,入眼是壹望無際的夜色,他呢喃道:“佛門的大敵或許根本不是金蟬子……”
  “或者說,不止是金蟬子。”
  魯智深眼珠壹轉,心中暗道:光是壹個金蟬子就嚇得禿驢們要死要活,聽這和尚的意思是還有敵人,灑家是不是該改行了?
  ……
  燕京,於府。
  雖然親眼目睹了全過程,但是於謙至今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壹個早就死去的“懿文太子”,竟然在自己面前復活了。
  大明王朝自從太祖駕崩之後,歷代帝王都躲不過短命的下場,坊間壹直有傳聞說是因為太殺戮太多,有違天和。
  這種可笑的說法於謙從來不信,要說是殺戮多,逐鹿天下誰殺人不多?
  不過此時,這個謎團解開了,於謙終於知道為什麽大明皇帝短命了。
  原來是因為太祖忍受不了喪子之痛,竟然異想天開,聚集了開國的能人異士,要讓太子殿下起死環生。
  這樣的事才是真的有違天和,難怪開國的能人們也死的這麽快,讓大明和大宋壹樣,很快失去了海量的開過英傑。
  據說大宋是因為欺負柴氏孤兒寡母,柴榮英靈不散,致使宋國不得安寧。以前明人想不通,所以牽強附會,造出了很多關於太祖的謠言。
  眼前這個‘懿文太子’的亡者歸來,讓於謙如在夢裏,他前半生雖然有過困頓,但是從未迷茫。
  此時,於謙也蒙了,他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懿文太子的地位有爭議麽?
  壹絲壹毫也沒有。
  靖難之後,滿朝大臣效忠的,卻壹直是永樂帝的後人。
  朱標說道:“父皇以大任委我,我本該繼承他的誌願,好好照看好他打下的江山。可惜終究是天不假時,若是真能不引起內亂,我願意擔負起這個責任,重新收拾大明江山。”
  李漁等的就是這句話,他現在就怕朱標不上,只要朱標肯上,至少在法統上,自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扶持朱標上臺,可比扶持趙福金簡單多了,趙福金是女皇登基,本身就是天然的政治不正確。
  “殿下放心,即使沒有發現殿下,我們也要把大明的這些蛀蟲全部挖出來。”李漁看向於謙,說道:“殿下可能不知道,紫禁城裏雖然也亂,但是宮外的亂象,實則已經到了難以挽回的地步。這大明朝看似繁華著錦,烈火烹油,實際上早就是病入膏荒。”
  李漁和於謙都知道,這話雖然有誇大的成分,但是絕對不是無的放矢。
  大明的弊病已經初現端倪,若是任由他們繼續搞下去,說不定到最後比趙佶時候的大宋還差。
  朱標朝著兩人微微壹拜,“大明的國運,億萬百姓的安危,就全拜托諸位了!”
  “殿下言重了!”於謙趕緊扶起他來,說道:“臣必鞠躬盡瘁,全力以赴!”
  三個人終於統壹了想法,要從皇帝開始,給大明朝來壹個大換血。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