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875章 各地招人回各地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19

  “耙這麽深,會不會把蟲子給刨出來凍死了?”
  在永穆公主的莊子二十畝冬天閑置的地中,牛拉著耙在整地。
  按照報紙上寫的方法,種大豆應該深耕,同時上深層肥和淺層肥。
  養豆蟲的地顯然不能深耕,淺耕後耙好了,推李易發明的種豆機種。
  采用的是不起壟的種植方法,除非是降水量多的地方才起壟,有利於排水。
  等豆秧長出來的時候,蟲子變蛾子,交配後在豆葉上產卵。
  季節到了,李家莊子派人到永穆公主的地方指導。
  周圍的鄰居們觀看,看好了,趕緊回去照著操作。
  大家都知道了,養蟲子就會讓豆子減產,不過蟲子價錢高,能吃。
  不怕賣不出去,李家莊子會收購,比種豆子劃算。
  前面的牛耙著,後面的人開始種。
  李家莊子的人抓壹把土看看濕潤程度,點點頭,更多的人開始種豆。
  “種豆子需要澆水,現在土裏的水夠,不能澆水,否則大豆秧會倒伏,在土地幹的情況下不補水,尤其是開花的時候,影響豆子產量……”
  李家莊子的人對周圍的鄰居們說,報紙上其實有寫,他強調壹遍,使人加深印象。
  正常來說,懶人才種豆子,撒了種子就不用管了,看天收獲。
  像關中地區,有了冬天的雪,融化後,直接扔豆子就行,然後什麽都不用管。
  實際上還需要澆點水的,在開花的過程中,以增加畝產量。
  鄰居們紛紛上前抓壹把土,感受下,還有的抓著土準備帶走,跟自己家地裏的土比較。
  如今他們沒有了庸和調,不需要專門養蠶,田裏的工作相對單壹,比較好調整時間。
  剩下的精力就放在養蟲子上,看能不能賺壹大筆錢。
  ……
  醉仙居溫泉。
  “易弟,大量的人養蟲子,蟲子多了價錢是不是會掉?”
  李隆基在來到藍田縣的路上看到了有人在種豆子,尤其是河邊無主的地方,被人給占上。
  占的時候要起壟溝,證明有人了,不然壹片地平整都沒有,誰知道妳種了?
  除了種豆子,還種紫蘇,紫蘇比豆子還好種,撒壹點籽即可。
  以前沒人願意種,路邊有野生的,跟野草壹樣。
  李易報紙上說了,種壹點,可以制作鹹菜,等著收種子的時候,可藥用。
  百姓們看到讓種,四處找種子,藥鋪有,但得花錢。
  好在第二天的報紙上說李家莊子給種子,領去種吧,種完了記得收。
  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部位收獲法,紫蘇葉做鹹菜好吃。
  朝鮮族鹹菜,紫蘇葉是不可缺少的壹種。
  還有蒸壹些粘豆包,怕豆包粘鍋,就放在紫蘇葉上,蒸完了還有紫蘇的味道,連葉子壹起吃。
  李隆基不知道紫蘇多了有什麽用,他從市場經濟出發,東西多了價錢會低。
  “我按照營養取值,大肉類和蛋類的價格高的時候,蟲子的價錢不會太低,除非所有東西全降價。”
  李易準備操縱價格,別人想收購,必須在李家莊子給出的價錢之上。
  誰想同等價錢收,得去各個人家親自收,節省對方的運輸成本。
  若是壓價,百姓就不賣了,自己抓了送到李家莊子。
  李隆基頷首:“但有可能壓在手裏賣不動。”
  “無妨,蟲子放在土裏可以養,莊子上的人、外來人口、俘虜,大家就吃了。
  吃到蟲子,自然節省其他東西,壹來壹去,並不賠。
  我相信兩市的小吃會有人賣,愛吃與否,取決於習慣。”
  李易早想好了,豆蟲最大的優點是長成了之後就到土裏睡覺。
  別的東西埋到土中會爛,蟲子能壹直保存。
  “還吃葡萄葉子?”李隆基為種葡萄的擔憂。
  “要區分,豆蟲都豆天蛾的蟲子,還有壹種是霜天蛾的蟲子,這個不要弄混了,別瞎吃。
  我需要專門印出圖來,單獨印壹版報紙,上面分成壹塊塊的,每壹塊的內容壹樣。
  壹張報紙可以剪成還好幾份同樣的對比圖,百姓拿著對照。”
  李易怕別人把兩種給看錯了,然後抓起來吃,萬壹吃過敏了呢。
  李隆基如此安心了,用手在水中攪和,很多細小的氣泡升起來。
  “此泉好,還能喝。”李隆基自己的各個湯池裏就找不到壹樣的,有的也帶點小氣泡,可太少。
  換成別人擁有壹個溫泉,他早想辦法給變成皇家的了,這個不行。
  “其實普通百姓根本享受不到,連自己洗澡都費勁,又哪來的閑心泡溫泉。
  倒是別處的壹些地方,附近百姓會去洗澡,驪山的百姓不會爬山。”
  李易在感慨百姓生活不易,用他那個時候來對比。
  百姓也沒有幹凈的自來水可喝,河裏喝水,看上去沒什麽疾病,肚子裏生蟲子概率還是很大的。
  “要增加藥材種植,不然我給出來的驅蛔散無藥可用。”李易已經不用壽命換寶塔糖了。
  大家壹起吃草藥,草藥有治療蛔蟲的方法,好幾組呢。
  等以後海外過來的夷人弄到了蛔蒿的種子,再跟其他藥材配伍,或者采用土方法提取,就可以大量配發給人畜。
  只要可以提取出來東西用,就能夠采用中醫的辦法使用。
  李隆基沒出聲,看著面前的水發呆。
  他想的是京兆府有許多醫生,能夠隨時給百姓看病,還有藥鋪。
  偏遠的地方的大唐百姓,是不是只能自己采壹點熟悉的草藥應付?
  因生病看不到醫者而死掉的人有多少?這些人明明可以再活很多年。
  過了許久,李易都困了,準備出去,李隆基才出聲。
  “願意學醫的人應該給補貼,只要學,先壹個月給壹點錢糧,然後考試,成績好的增加補貼。”
  李隆基想到讓更多人學醫的辦法,從學的時候便給錢。
  有錢就能養家,無後顧之憂。
  為了獲得更多的錢,他們就努力學習,盡快掌握簡單的知識。
  從各地招生,學差不多了就給放回去,給壹套醫書,不會的照著醫書看。
  即便是庸醫,也比當地沒有醫生強。
  壹旦畢業,所掌握的那些知識,至少可以救活壹些人吧。
  順便讓他們在自己的家鄉找地方種藥,然後各個地方的藥互相運送。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