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039章 姚崇表示不想說話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19

  “大哥、三哥、嫂嫂,我去問問他,估摸著是下雨,木耳不好生長,我問問王兄,此事保密。”
  李易離席,跟著王興壹起出去。
  到外面,大雨中,王興伸出兩根指頭:“兩個,晚上剛埋,然後雨大,他們哭哭咧咧地散了,我帶人挖出來,又把墳給做好。”
  王興現在沒有絲毫怨言,這他嗎的姚相都來了,自己幹點活兒算什麽?
  “多謝王兄,快,跟我繞後面去。”李易帶著王興和三個太監,把兩個屍體搬運進去。
  李易檢查壹番,確定,死的,不是假死,否則他得救。
  “王兄帶他們去洗個澡,這身衣服不要了,換,壹會兒到前面喝兩杯。”李易高興,對王興說。
  “不不不,易弟,我等自己洗完澡,換了衣服,就在食堂對付壹口,實是無暇應酬。”
  王興拒絕,前面壹起喝酒?別開玩笑。
  “也好,王兄十日後來取。”李易給出個時間,十天,他就把兩個大體老師練完了,有些奢侈。
  王興帶著三個太監高興地去洗澡,他們最近賣汽鍋雞賺了不少錢。
  幫忙刨個墳而已,又不是不給還回去,小事兒。
  李易則對兩具屍體進行處理,不能爛了,兌換福爾馬林,放到之前兌換好的大玻璃筒裏。
  這才放心,不怕出問題。
  李易對著兩個屍體鞠躬:“謝謝,打擾妳們了,妳們的奉獻必然會讓醫學走向新的高度,從而挽救更多的生命,我會以純粹的職業素養善待每壹個需要救治之人。拼盡全力,在所不惜。”
  這壹刻的李易是莊嚴肅穆的,然後邁開大步走出去。
  當李隆基幾人再看到李易時,發現他的氣質都不壹樣了。
  他的目光更堅定,即便衣服濕透,也絲毫不顯狼狽。
  “我先去換身衣服。”李易說著跑進屋。
  “陛下,這裏面有什麽事吧?”姚崇比較敏感。
  “沒事。”李隆基想都不想就否決,有事也沒事。
  “陛下,臣還是想要讓李易進朝堂,哪怕……”
  “朕不想。”李隆基再次拒絕,絲毫不給姚相面子,以前他可不是這樣。
  “可是陛下,他的本事……”
  “朕和皇後多來幾次即可。”李隆基給出辦法。
  他沒事就跑過來,帶皇後壹起,想問什麽順便就問了,反正易弟什麽都懂的樣子。
  李成器幫腔:“姚相妳就不要打易弟的主意了,妳以為就妳覺得他好?這樣,妳回去家裏做魚,我給妳醬油。”
  “宋王妳是欲賄賂本相?”姚崇瞪眼睛,打算新仇舊恨壹起算,妳宋王用眼神鄙視我多少次妳不清楚?
  “醬油又不值錢,怎就賄賂了,是不三弟?”李成器找外援。
  他壹說起這個,姚崇又上火了,醬油不值錢?
  這話妳是怎麽從嘴裏說出來的?要點臉吧,宋王。
  “元之明日從宮裏取二十斤醬油回家做魚。”
  李隆基說,他怕姚崇現在出事,身體重要,醬油又不值錢。
  “臣謝陛下。”姚崇想哭,不知道是因為陛下給好東西哭,還是因為這好東西其實並不如何珍貴而哭。
  莊子食堂裏隨便吃的醬油,怎麽就壹滴難求?
  這個李易啊,他太聰明了,醬油變成了土貢,然後還拉著皇後壹起賣那什麽百煮渾圓蛋。
  七成的利,說讓就讓,好狠的心,舍得。
  壹個少年,為何這樣?
  “來來來,我剛才抽空剝了個蘆菔,把蘆菔皮用陳醋泡上,都嘗嘗。”
  李易出來了,在姚崇糾結的時候出來了。
  他還端了壹盤子蘿蔔皮。
  姚崇看著蘿蔔皮,很不想吃,問:“蘆菔怎麽不做出菜?”
  “糠了。去年冬天儲備的冰少,我不舍得用來鎮蘆菔,溫度壹高,蘆菔接觸氧氣多,又自身水分散失,就糠了。”
  李易還講個道理,不過大家沒聽懂。
  李易總覺得蘆菔的稱呼別扭,又道:“我管蘆菔叫蘿蔔。齊民要術中有寫,不過種植方法與菘差不多,產量不高。”
  蘆菔叫蘿蔔的事情,李隆基幾人不在乎。
  不過聽到李易說和菘壹樣種,產量不高,李隆基順嘴問:“可有增產法?”
  “有啊。”李易順嘴答。
  姚崇擡手撫額頭,愁,什麽都會,將來當官,自己這個宰相管不住。
  姚崇還想管李易,根本不知道李易與李隆基把他貶得壹文不值。
  “我們這邊種蘿蔔,尋常在夏末秋初種,到秋末冬初收……”
  李易開始講,實際上是照著念,不然他又不可能背這種知識。
  現在更不會背,有時間他會看醫書,醫書要背,遇到病癥要快速想起來。
  太監在旁邊寫,李易語速不快。
  太監還寫出很多錯別字,但已經不錯了,至少能被安排到莊子輪班的宮女太監會寫。
  壹有閑暇,宮女太監會找書看,等被輪換時,還可以帶幾本書和醬油什麽的走。
  然後等著前面三個班輪壹遍,第四個班又轉回來。
  壹共十六個人,誰表現不好,被其他人頂替掉,哭死也沒用。
  幾個人邊吃邊說,小太監唰唰寫。
  外面的雨壹直下。
  李隆基聽雨聲,露出難過的神色:“不知有多少人家的麥子會發黴。”
  “三弟,方才易弟有個辦法,用鹽,若連日陰雨,不可晾曬,可二百斤麥粒拌三斤鹽,到時鹽還能篩出來許多。”
  李成器想起之前所問事情。
  姚崇附和:“正是,張家村子後收的麥子已在李東主莊上安置妥當。”
  “何等鹽都行?”李隆基不懷疑方法是否對,他關心用什麽鹽。
  “自然是細鹽最好,不過細鹽用後難以收回,價又高,還是粗鹽為妥。”
  李易對大唐的哪壹種鹽都不滿意。
  自己莊子制作肥皂的時候,順便把鹽給處理了,變成了精鹽,可惜沒有碘可以加。
  想到碘,李易對眾人說:“待夏天,多吃菠菜、芹菜,海邊的牡蠣不值錢,可叫人曬幹運過來。”
  李易想讓大家補碘,至於另壹種很好補碘的東西海帶,現在叫昆布,價格高昂。
  蛤蜊也貴,但牡蠣根本沒幾個人吃。
  紫菜……紫菜人工養殖的世界都貴呢,更無須說這邊。
  海邊的人不吃牡蠣,就像不吃海白菜壹樣。
  直到後來東西才值錢,海白菜壹個餵鴨子吃的,居然成了美味小菜。
  牡蠣很多人叫生蠔,再不是窮人餓得沒辦法才吃的玩意兒。
  李易說著想著,把自己給說讒了。
  他要吃海產品,昆布不要,海帶哪有扇貝好吃。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