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669章 侵吞國資練高山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19

  “讓路嘍~~”‘轟隆轟隆……’李家莊子出去壹個車隊。
  前面的人呼喊著別的人和車讓開的話。
  車上裝著壹個個鑄鐵的人力粉碎機,用來磨水泥的礦石和熟料。
  之前莊子燒水泥用錘子在大的鐵箱子裏砸,加水,錘子用杠桿原理連接。
  河邊的水力推動,慢慢的就粉碎了。
  支援洛陽的到長安的軌道用水泥需求量大,藍田縣那裏的河流用著粉碎石頭,跟不上進度。
  外來務工者裏的男人被派出去,他們用這種腳踏式的粉碎機,粉碎熟料。
  鑄鐵的東西沈,李家莊子的車上了竹子減震板和鐵的彈簧。
  同時送過的還有大量的防護面具,原來燒水泥只有口罩。
  現在戴有玻璃和炭粉、棉布制作的整個面具,衣服也是連身的。
  優點是不會吸入粉塵得病。
  缺點是現在的時候戴上,兩刻鐘要休息壹下,喝水、用井水沖涼。
  外來務工者只負責加工熟料,生料和燒制過程他們不參與。
  之前他們負責把李易買到的三萬畝土地種上果樹、挖出溝渠、圈圍欄。
  活剛幹完,又有了新的工作,去水泥廠。
  李家莊子的雞扔過去散養,鴨子和大鵝每天都在下水。
  “看,工作永遠不缺,作為壹個領頭人,必須時刻想著有什麽活兒能作。”
  李易在和畢構說話,今天畢構帶來了合同和土地文書。
  月末了,明天進七月份。
  李易要買的地二十壹萬畝,整數,其實數據差很多。
  算的不是山的面積,是平地面積。
  十多公裏乘十多公裏的總和區域,山在上面立著,總面積要比這個大。
  五百錢壹畝就給賣了,相當於李易花十萬五千緡,買下將近二百萬畝的地。
  那都是山,能按照平地面積算麽?能!
  “知道,知道小易妳厲害,錢妳還有嗎?沒有可以分期,無利息。妳快些個改成梯田。”
  畢構和宰相們商量的結果,山放在那裏放著又沒什麽用。
  想改成梯田,花銷才是大頭,給李易省錢用來變梯田。
  二百萬畝的地,只要能出來壹百萬畝的田,每年可以種出多少糧食啊。
  交租子是壹部分,剩下的糧,李易還不是要賣到京兆府,他自己留著吃不完。
  李易笑著點頭:“咱們是典型的官商勾結,侵吞大唐土地資源。”
  “錯,這叫官官勾結,妳是官,只要妳種出來糧,補充糧食不足,再買還這個價錢賣妳。”
  畢構不承認官商勾結,不好聽。
  他更沒有要保護資源資源的心思,只惦記多糧食吃。
  李易嚴肅了:“放心,我所付出的絕對比我收獲的大,十萬五千緡,有現錢,再多兩倍也有。”
  李易有錢,目前莊子裏能動用的資金超過三十萬緡。
  這還是不停往外扔錢後的結余,不是隨便印的錢。
  莊子主要收入來源是買的花制作的花露水、大量收購油脂制作的肥皂和香皂。
  甘油買的人少了,等冬天才能增加。
  賣面粉、方便面的收入穩定,不是很多。
  賣的茶葉之前放出太多了,眼下大家夠喝壹陣子。
  煤油燈與暖水瓶,京兆府相對飽和,壹般是等有商人過來買幾十個、上百個那樣的情況。
  至於熬油剩下的大量油渣,莊戶們早吃膩味了,會放在免費的湯裏給人喝。
  陸續回來的錢是幫別人支付購買衣服、買其他東西、租賃手搖磨面機的錢。
  兩萬來匹牛馬的租借沒幾個錢,幫京兆府經濟發展了。
  畢構都算不出來李家莊子的收入與支出,他還擔心,問:“養俘虜的錢可夠?”
  “夠,俘虜去幹活,我不供飯。”李易壹副我省了的樣子說。
  “唉!他們很能吃。”畢構難過了,俘虜免費工作,他出的飯錢。
  “他們同樣幹活有力氣。”李易不服氣,戰爭中的俘虜,身強體壯。
  “既然妳有錢,我回去時帶著,要給華州和同州各五千緡,戶部賣地只能拿到九萬五千緡。”
  畢構說起九萬五千緡的時候,給李易壹種他已經看不上眼的感覺。
  九千五百多萬錢啊,去年全大唐收入將近四天的量。
  李易笑了:“老畢,從二月到七月,戶部收稅賺了不少錢?”
  “不是很多,到處都要花錢,我這個戶部尚書,不容易。”畢構要哭的樣子。
  “那是多少?”李易追問。
  “二百九十多萬,怎麽滴?”畢構瞪眼。
  “緡是吧?二月到四月,還有大棚蔬菜稅收支撐,四月之後,黃河可以運輸了商人們湧入。”
  李易知道錢是怎麽來的。
  他還知道等過些日子南方的糧食收了,開始轉運的時候,冬季前又有壹個爆發期。
  然後冬季大棚蔬菜價格低了,數量增加了,還是可以收很多稅。
  包括京兆府重新測量土地額外給的,今年的稅,可以比上今年的全年租調收入。
  “現在朝中不怕打仗,有錢。”畢構露出笑容。
  壹百八十萬緡花出去,算是投資,修水網、村村通的陸路、給百姓蓋房子。
  得到了名聲,更有實際好處。
  明年春天河壹開化,效果就看到了。
  “好啊,但能不打,還是不要打,以防守為主,連年打,把那邊的折沖府兵都打沒了。”
  李易又擔憂李隆基想主動出兵去打吐蕃。
  吐蕃現在的地方打還行,越往裏海拔越高,戰士喘不上來氣。
  他又不能可能無限制地提供氧氣,壹人戴個氧氣瓶去打?
  “妳不打他們,他們也會打過來,先下手為強。”畢構現在支持戰爭了,因為有錢。
  “咱們附近太白山不錯,不如選要去打吐蕃的軍隊,攀登太白山拉練,至少那也有三千多米的海拔。”
  李易在考慮如何練兵,如果能適應太白山峰頂的高度,並且作劇烈運動,穩定了,打吐蕃勝利的概率便大。
  眼下打吐蕃的時候,從大唐其他地方調的兵明顯受氣候影響。
  最能打的是當地的兵,他們適應。
  比如松州,最高的地方岷山五千五百多米的海拔,松州城海拔兩千八百多米。
  他們就能主動打進吐蕃,而羽林飛騎,屬於專門練的強兵。
  如此才行動成功,抓了吐蕃不少人,正在那裏談判,換大唐被抓的百姓回來。
  畢構不出聲了,在那裏考慮情況。
  “有道理呀,練兵,在太白山練兵,冬天的太白山很冷,和吐蕃那裏壹樣。”
  畢構露出驚喜的神色。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